为了准确地表达歌曲的情绪和感情,在乐句里强调起重要作用的词或短语,被强调的这个词或短语通常叫重音。
歌词里,组成句子的词和短语,在表达基本语意和思想感情的时侯,不是平列地处在同一个地位上。所以,在关键字词上,用重音来唱能体现歌曲的情绪。
譬如:腾格尔《天堂》,人声的轻重音对比特别明显。
副歌的第一句:
我爱你, 我的家......
“爱”字,A4咬字带撕裂音,直接给人一种强烈的冲击力;“你”字,整个声音像是被"包住",在末尾突然来一个音量的增大,“猝不及防”的强收。
这样的一重、一轻,张弛有度的人声贯穿了整首歌,形成了人声上强烈的动态对比。听众怎能体会不到腾格尔老师对家乡的热爱呢?
川音的王沐语老师用《最炫名族风》讲解,体会轻重音变化,带来截然不同的情感:
人声音量的收放
与上不同,这种“收放”往往在拉长音时使用。
《peaches》 Justin Bieber - Peaches ft. Daniel Caesar, Giveon。这是一首轻快的,带点funk味的R&B。
I left my girl, I’m in my Mallorca
我离开的我的女孩 去往我的马洛卡
Hate to leave you, call it torture
不愿离开你 这实在太过煎熬
每当唱到句末收尾处,人声的音量在合适范围里,有一个明显的下降。人声仿佛在歌曲里“闲庭信步”,凸出了这首R&B歌曲“慵懒”的味道。
真假声对比
《Señorita》是Shawn Mendes和Camila Cabello合唱的歌曲。
I love it when you call me señorita
我爱你称我为"我的小姐"时的样子
I wish I could pretend I didn't need ya
多希望我可以轻易就离开你
副歌里的“call 、pretend”,这里有稳定的气息支撑,真假声转换流畅而不虚弱,声音由相对紧实的真声,滑向放松、柔美的假声。
这首歌的全球走红想必得益于过耳不忘的副歌。我们可以在作品的高声区中,适当地尝试着运用真假声转换的技巧,会使你的人声表现锦上添花。
“气声”烘托情绪
《Best Part》是H.E.R.、Daniel Caesar演唱的歌曲。
在前奏响起后,H.E.R.一开口,便是轻盈的“气声”,慵懒的声音,构建一种夕阳落下时朦胧迷幻的美感。
“气声”是在气流通过声带时,有意地不让声带完全闭合,不完全振动的声带发出包裹住声音的气流声,而使声音略显黯淡、委婉,带有一些哑声,还有一丝漂浮着的、轻盈的质感。
H.E.R.将“气声”用在歌曲的开头和主歌,这些情绪低迷的段落里,低吟浅唱地为后续铺垫着。喃喃而语,像是贴在亲密的人耳边诉说的感觉,极具感染力。
语感
语感好是一种相对主观的“听者有意”:听出歌手是真情实感地唱歌。
它杂糅了字词的咬字、语速、重音、语气、语调等众多因素的,对歌手演唱能力要求极高。华语乐坛里有很多语感强大的歌手:莫文蔚、陈奕迅、毛不易等。
咬字对语感的影响很大:
有一种情况是n、l 不分;z 、zh部分;前后鼻音不分等,或者每一个字都咬得特别“字正腔圆”,听起来都会让人听起来特别“出戏“。
再有高音的咬字,缩小一些元音或扩大一些口腔,为了某个字的高音的共鸣更好,而放弃了咬字的完整。
比如:
“越过山丘”,被唱成“越过山鸠”;
“你的背包”,被唱成“你的币包”;
“他明白,他明白”,被唱成“苍蝇拍,苍蝇拍”......
从流行音乐角度来说,不能绝对地说这些咬字处理就是错的,因为通俗唱法的魅力就在于它的包容性、多样性,但这样的处理有得有失:也许得到了更好的声音共鸣,失去了部分乐句里的语感。
声调指音节的高低升降,以音节为单位
现代汉语的四声关系与古诗词中的平仄可对应为:平=一声、二声,仄=三声、四声。
用声音的五度标记法可以将阴平(一声)、阳平(二声)、上声(三声)、去声(四声)分别标记为5-5、3-5、2-1-4、5-1。
例如:尤其是上声(三声)标记为2-1-4,音高是先下行,后上行。我们可以改变音高,但行进方向改变,字音就“变味”了。
当作为三声使用的“好”字,省略了后半部分的上行音,听起来就像“耗”。
“我耗想你,耗想你,却不由自己......”
句调,语句的高低升降,以句子为单位
在声调的基础上,再句末做出上扬或下降的趋势,形成句调。
问句,通常有明显的句调上扬:“在吗?”
“吗”是阴平,让“吗”字的声调升得更高,形成了句调的上扬,突出疑惑的语气。
陈述句,通常有明显的句调下降:“我没有钱。”
“钱”是阳平,上升声调,于是先上升,再带上一点下降的趋势,形成了句调的下降。
声调与句调的不是相互抵消的,而是相互叠加。再加上音高、音强、音长的不同变化,让一句话可以说出多种方式。
不单单是歌手演唱时会注意到,在流行音乐制作的上游,许多优秀的词曲作者相当看重歌词的声调和语调与曲子的“契合度”,不断打磨出深入人心的歌曲。比如李宗盛的《给自己的歌》、《山丘》等。
歌曲的层次处理
流行歌曲的演唱方式,有一个段落式的变化形式,分别由弱起、渐强、强、弱收。根据段落的不同,强弱的层次非常明显的。通常是在第一段主歌最弱,最后一遍副歌最强。
段落里的每一个乐句里同样需要构建“强弱对比”,烘托处情绪。
同样的一句歌词,为了避免听觉疲劳,第一遍和第二遍通常不会唱成一样。细微的差异能给整首歌融入更多情绪,带来新鲜感。
王沐语老师用《all of me》的一小段落示范,将轻重音、真假声变化、颤音等融入歌曲中,感受每个句子里情绪起伏:
这样的细节处理,我们往往要通过反复的练习,才能熟能生巧,在遇到不同歌曲时,可以不假思索地唱出细节,形成不同的听感。
人声也是一件乐器,学习唱歌也要像学习乐器一样,先练习正确的内容,然后才是正确地练习。
我们不一定要成为职业音乐人,但我们可以按照专业的方法与标准进行训练。
哎呀音乐沉淀7年,为音乐爱好者们打造出一套专业的现代流行音乐系统训练方案:《哎呀在线:现代音乐训练营》
如何做到专业?
课程由王沐语老师(四川音乐学院流行音乐学院的现任教师)开发设计,专业院校生怎么学,你就怎么学。
适合谁学习?
课程面向广大音乐爱好者,只要你能够简单识谱(五线谱),能保持基本音准节奏,就可以参加学习。
如何学习?
课程为直播教学,每周一课。设有学习群答疑,课后作业由辅导老师批改点评。形成“输入——输出——反馈”的正向学习循环。
▼详情扫码咨询▼
限时优惠
先到先得
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